1. 生产可能性边界模型(production possibilities frontier,PPF)
1.1 模型意义?
这是一个关系稀缺资源如何进行配置的模型。在给定的时间,一个经济体利用所有它可以利用的资源能取得哪些潜在的产出组合。
1.2 何为资源?
资源指的是那些可以别用来生产商品和服务的东西。资源都具有稀缺性,我们必须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
- 劳动和时间
- 资本(机器和厂房)
- 土地或自然资源
- 知识或技术
1.3 何为机会成本?
面临选择时需要权衡。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是你为了从事该事而放弃另外一件事情造成的损失。一项活动的机会成本可以用另一件事来衡量。
1.4 生产可能性曲线
该模型假设经济体只生产两种类型的商品。
A点为可实现的产出组合,但是是无效率的产出组合,存在资源闲置情形;B点是将所有资源都耗尽时的一种产出组合,称之为有效率的产出组合;C点是凭现有资源无法取得的产出组合,称之为不可实现产出组合。
1.5 C点如何获得?
- 经济增长,一个经济体总产出的增加。有两种方式来实现经济增长,投入更多的资源或者提高生产力
- 贸易收益, 某国只专注于生产那些它比较擅长的商品,并把它们同其他国家进行贸易交换,那么该国将能获得更高的产出水平。该理论为李嘉图模型或者叫比较优势理论
2. 需求和供给模型
2.1 模型意义?
该模型主要回答什么因素决定了一个产品的价格以及销售数量。产品既是有形的商品,也是无形的服务。
2.2 影响需求的因素是什么?
- 该产品的价格
- 该产品替代品的价格
- 消费者的收入水平
- 财富水平
- 消费者的口味和偏好
2.3 影响供给的因素是什么?
- 该产品的价格
- 投入品的成本
- 投入品的生产力
- 用相同投入品生产出的其他产品的价格
2.4 均衡
供给和需求的相互作用决定了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当价格低于均衡价格时,需求量大于供给,将会出现市场短缺;当价格高于均衡价格时,供给大于需求,将会出现市场剩余。
3 宏观经济的测量指标
3.1 产出
经济体所生产出的商品和服务的总和,它是人们在有报酬的情况下从事生产的。
经济体在一年中所生产的产出总量称为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 名义GDP: 按照当前价格水平计算的总和
- 实际GDP: 按照基础价格水平计算的总和
实际GDP告诉我们经济体是否处于增长中。通常会论及:长期增长和短期波动。
- 长期增长: 几十年或者几代人
- 短期波动:一年、两年或者三年内发生的变化
在长期中,经济体会经历增长,停滞,或者下跌等阶段。当人均实际GDP的趋势增长率为正时,将出现经济增长;当增长趋势率为零时,经济处于停滞;当趋势增长率为负时,经济出现下跌。
在短期中,经济体会经历衰退和复苏。
3.2 失业
- 摩擦性失业: 失业人员因为需要时间来选择合适的工作造成的失业
- 结构性失业:经济体结构发生改变,比如迁到其他地方或者技术失效
- 周期性失业:商业周期(经济衰退->经济复苏)而失业
3.3 通胀和紧缩
- 通货膨胀: 价格普遍上涨,如果每个月涨幅为20%以上则是恶性通货膨胀
- 通货紧缩:价格普遍下跌。
4 长期经济增长
4.1 总生产函数
产出=A*F(L,K,NR)
其中A表示知识;L表示劳动力;K表示资本;NR表示自然资源。
4.2 边际效益递减
当投入某种生产要素时,产出会增加,但是产出增加的量会越来越少。
4.3 规模经济
当所有投入都翻倍时,产出也翻倍,则称经济体规模效益不变;当双倍投入带来高于双倍的产出时,则称经济体表现出规模收益递增;当双倍收入低于双倍产出时,则称经济体表现出规模受益递减。
4.4 经济增长的源泉
- 要素投入的增加
- 知识的增长,即生产率的提高
5 凯恩斯主义
5.1 主要观点
需求刺激经济。总需求决定产出,产出决定就业,就业决定失业。
- 产出:经济体一年中所生产的所有商品和服务。
- 总需求: 1年内居民、企业、政府和其他主体所购买的商品和服务。
5.2 循环流
6 总需求
- 消费支出: 居民对最终商品和服务的购买支出。
- 投资支出:企业包括公司和非公司花费的支出: 购买新设备、建筑物以及库存变化。投资支出并不是指购买股票、基金或其他金融资产。
- 政府支出: 政府机构(中央政府或者地方政府)对商品和服务的购买开支。但是不包括转移支出,例如社会保险支出,贫困家庭救济等。
- 净出口:出口和进口之间的差额。出口支出指其他国家购买本国生产的产品,不限制发生地点。
央行有指导利率,即基准利率,例如5%;银行的存款利率是利率*折减系数,例如5%*0.7=3.5%;银行的贷款基准利率是基准利率*扩大系数,例如5%*1.3=6.5%。央行提高基准利率,所有的贷款和存款利率都提高了。
7 乘数效应
支出的变化会以乘数效应的形式对GDP产生影响,而且乘数值是大于1的。
即GDP的变化=支出的初始变化*乘数。
类似于蝴蝶效应,支出变化一点,GDP将会变化很大。
8 宏观经济政策
8.1 意义
实现GDP增长靠总需求,总需求包括:消费,投资,出口。根据乘数效应,支出发生变化,GDP将以乘数增长。因此如何提高支出,即提高总需求将是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8.2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 政府支出和税收;
货币政策:中央银行通过货币供给和税收的方式
8.3 均衡产出和充分就业产出
均衡产出是现实产出;充分就业产出是只在充分就业情况下的产出。均衡产出于劳动力充分就业无关,只于总需求有关。充分就业产出水平只是一个假设值。
产出缺口:当均衡产出低于充分就业产出时,会出现产出缺口。为了使劳动力充分就业,经济体需要额外生产产出缺口的商品和服务。
通胀缺口:当均衡产出大于充分就业产出时,会出现通胀缺口,例如工人超时工作。失业率低,但是存在价格快速上涨的压力。
产出缺口是普遍存在的情况,也是决策者需要重要考虑的因素。缩小产出缺口需要增加总需求。
8.4 紧缩性政策和扩张性政策
- 紧缩性政策:试图减少总需求的行为。包括减少财政支出,以及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
- 扩张性政策:试图增加总需求的行为。包括增加财政支出,增加货币供给,以及降低利率。
8.5 政策时滞
- 认知时滞: 认识到经济体存在问题存在一个时间滞后性
- 实施时滞:设计和实施一项政策存在一个时间滞后性
- 反应时滞:经济体对一项政策作出反应需要发费一定的时间。
财政政策的一般时滞性较货币政策要长。但是财政政策更具有针对性,而货币政策会波及整个国家和地区。
9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即政府支出、转移支付和税收的变动。政府支出乘数要大于转移支付乘数和税收乘数。为了弥补产出缺口,通过增加支出比通过降低税收或者增加转移支付来弥补缺口成本增加得多的多。
财政政策容易导致赤字和负债。政府通过发行债券来融资。因此短期、中期和长期国库券构成政府的债务。
偿还债务一般有三条路径:
- 政府再发行债券筹资
- 政府实施经济紧缩计划,削减开支和增加税收
- 政府接管中央银行,要求它直接给政府提供资金援助。
10 货币政策
10.1 货币创造
只有流通中的现金才能成为货币,因此库存现金不算货币。
10.2 准备金
- 法定准备金率:中央银行规定银行必须保持的准备金的最低限度,防止出现银行挤兑,一般而言准备金需要占存款总额的10%。
- 准备金总额: 银行留有的所有现金,可以看作银行拥有的所有资产
- 超额准备金:银行总资产减去法定准备金,一般银行将差额准备金用于放贷,产生利息。
当一家银行的法定准备金不够时,一般会采取3种方式增加准备金:
- 收回贷款,一般不可能
- 向其他银行进行隔夜拆借
- 向中央银行借款
10.3 创造货币
银行通过放贷的方式,将银行中的库存现金流入市场,从而产生流通货币,此时货币就创造出来了。
之后货币将以货币乘数的方式不断创造新的货币。
货币乘数=1/法定准备金率